2025-06-21 14:52浏览量:0
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多种生物化学与物理分析技术的结合,通过特异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实现对毒素的检测。根据应用场景和精度需求,主流技术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免疫学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原理:将已知真菌毒素抗原固定于微孔板,待测样本中的毒素与酶标记抗体竞争性结合,通过底物显色反应(吸光度变化)定量毒素浓度。
特点:灵敏度高(如黄曲霉毒素检测限0.1ng),适合实验室批量筛查。
免疫层析法
原理:样本毒素与标记抗体竞争结合试纸条上的固定抗体,通过显色条带(胶体金)或荧光信号强度反推毒素浓度。
特点:操作简便、快速(5–15分钟),适用于现场初筛。
二、荧光定量检测技术
竞争抑制荧光免疫层析
原理:荧光标记抗体与样本毒素结合后,未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固定抗体结合,毒素浓度与荧光强度成反比,通过荧光定量仪分析。
特点:高灵敏度、无需定标、速度快(最快4分钟/样)。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
原理:利用长寿命荧光标记物消除背景干扰,提升信噪比和检测精度。
三、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原理:液相色谱分离毒素组分,质谱根据质荷比(m/z)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特点:灵敏度极高(痕量级)、可同时检测多种毒素及代谢产物,适用于复杂样本确证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理:色谱柱分离毒素后,紫外/荧光检测器定量。
特点:实验室精准检测标准方法,但耗时较长。
四、其他技术
电化学分析:通过重金属元素(如镉)的电化学信号间接关联毒素污染。
光谱分析:检测毒素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发射特性。
五、技术对比与适用场景
技术 | 灵敏度 | 速度 | 适用场景 |
---|---|---|---|
ELISA | 高 | 中等 | 实验室批量筛查(如粮库) |
免疫层析 | 中 | 快(<15分钟) | 现场快速筛查(如饲料厂) |
荧光定量 | 高 | 快(<12分钟) | 高通量定量(如油脂检测) |
LC-MS/MS | 极高 | 慢 | 复杂样本确证(第三方检测) |
注:实际应用中常组合互补,如免疫法初筛后质谱法确证。
上一篇: 如何判断挥发性盐基氮是否超标?
下一篇: 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工作原理